史书寻踪
据朱保炯、谢沛霖编纂,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《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》载:“郭恒辰:山西山阴,清嘉庆19/2/79”。意思是说,郭恒辰于清嘉庆19年(1814)榜取得第2甲第79名进士。
殷宪先生整理的《大同府历代进士》载:“郭恒辰,山阴人,世居助马堡,嘉庆十九年(1814)甲戌科二甲七十九名进士,官台州知府。(《山西通志》误为刘恒辰,据题名录改。)”
《台州府志》“职官表”条载:“道光二十四年(1844),郭恒辰在台州知府任上,双德在台州镇守副将任上,张锡茂在台州府学教授任上。”至少说明郭恒辰在中进士三十年后,任台州知府。
嘉庆《左云县志》的“人物·侨徙”项下载:“郭恒辰,号‘松泉’,原籍大同府山阴县人,其先世日崇公迁居助马堡。自辰以拔贡中式嘉庆甲子举人,甲戌进士,由吏部主事升郎中。历任湖南岳州、浙江台州、严州等府知府。致仕后世居助马,子孙遂家焉。”
又据1999年版《左云县志》载:“郭恒辰,别名自修,助马堡人……”。
清光绪本《左云县志·节孝志》载:“郭恒辰妾刘氏,直隶冀州人,年十九岁适夫,二十二岁夫故。失志守贞,誓不他适。子熙启,孙绳武俱没,抚曾孙丕承,训养不怠。孙妇没后,氏持守门户,取苦俭勤,抚育曾孙弥切周至。此苦节所稀闻,而妾之中更罕觏见也。现年五十六岁,计守节三十四年。光绪四年,大同院试蒙学宪批示,会衔请题旌表。”又“霍氏,大同进士霍宗光孙女,附生郭绳武之妻。年十六适夫,三十岁夫故。抚孤子丕承,教养有方,十六岁入泮。励节坚贞,备尝甘苦。光绪四年夏故,没年四十二岁。”以上记述了郭恒辰妾刘氏和孙媳霍氏励志守节,抚育曾孙郭丕承成才的事迹。
从这些林林总总的地方史书中,我们对郭恒辰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。
郭恒辰,别名自修,号松泉,清代左云助马堡人。原籍大同山阴,始迁祖郭日祟,乃清庠生,于清代举家来到助马堡。
族宗溯源
据山阴县北周庄郭汉鼎编纂于乾隆年间的《郭氏世系谱》和左云县威鲁堡村郭丕先(显)先生2004年所编《郭氏雁门关外分支谱志》和北周庄郭玉升先生编写的《寻根问祖——山阴北周庄郭氏家谱》,以及西盐池郭顾先生编纂的《山阴县西盐池村郭氏谱志》等资料记载,雁门关外云朔地区郭氏的祖先当为郭英之曾孙郭珍,郭珍于1399年由金陵(南京)迁入雁门关外洪涛山下押八井村(现属山阴县上喇叭村),成为云朔地区郭氏的始祖。其后裔又陆续移居山阴县北周庄、西盐池等地。
也就是说,山阴县这支郭氏,其实就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代。这正如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研究中心现存的《郭氏史略》所言:“天下郭氏根在山西,山西郭氏根在汾阳。”
只可惜,《山西通志》和《台州府志》误将郭恒辰名错载为“刘恒辰”和“郭恒仁”。幸赖《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》纠偏,才使我们还原了郭恒辰的正名。
左云县威鲁堡村郭丕先(显)先生编纂的《郭氏家谱》云:“郭恒辰,号松泉,系郭镇21世孙。原籍大同山阴人,生于乾隆年间,其先世日崇公迁居左云助马堡。父鹤翀,祖父希参。”
山阴县《西盐池村郭氏家谱》载:“北周庄(乾隆四年)郭文秀始祖世系表第十一世”以及“郭英系雁门关外分支谱志”第十八世均载有“日盈、日隆、日光、日清、日弘、日崇、日高、日贵等日字辈一代人,西盐池郭氏第四代有日章、日成、日通、日新、日顺、日增等一代人。”
这充分说明,雁门关外郭氏分支的“十八世”与山阴县北周庄郭氏的“十一世”,以及西盐池郭氏的“第四代”为同一辈。
既然“北周庄郭文秀始祖世系表第十一世”以及“郭英系雁门关外分支谱志”第十八世均载有“日崇”,那么,与迁于左云县助马堡的郭日祟,当为同一人。
在这里,我们有理由说,左云助马堡的郭氏当为山阴县北周庄人。其始迁祖郭日祟为“北周庄郭氏第十一世”。
偶阅高山疃崔凤临先生所编《枫林晚情》一书,发现载有“高山疃村有郭家坟”一语。经与崔老先生相谈,他说,村民传说为进士郭恒辰先祖之墓。
至此,郭恒辰之“始迁祖”又有了“高山疃”之纠结。其实,很简单,高山疃郭氏就是北周庄郭氏。也就是说,高山疃的郭氏是由北周庄迁移而来,这也许是最恰当的解释。
据此,不论上喇叭郭氏,还是北周庄郭氏,亦或西盐池郭氏,甚至于高山疃郭氏,实为同一宗族。
郭恒辰小传
据朱保炯、谢沛霖编纂,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《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》载:“郭恒辰,山西山阴,清嘉庆19/2/79”。说明郭恒辰科籍为山阴县。因而,将其列为山阴进士,情有可据。
郭恒辰,号“松泉”,别号“自修”,原籍大同府山阴县人,祖父希参,父鹤翀,生于乾隆年间,其先世日崇公迁居助马堡。郭恒辰以拔贡中式嘉庆甲子举人,甲戌进士,由吏部主事升郎中。历任湖南岳州、浙江台州、严州等府知府。
郭恒辰自小就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,而其本人也好学上进,遂成大器。据嘉庆二十四年(1820年)“奉天诰命”圣旨云:“恒辰父母庭训方严,育子成才,读经书,达礼仪。世擅清门,代运素业,家风淳厚,重弓冶之良模,启诗书之令绪,兹以覃恩,封尔(父)为奉直大夫。恒辰之母,克树芳型,尤多慈教,著承筐之雅范,早知率礼,无懋富之深心,果见家有子,兹以覃恩,封尔(母)为宜人。”据郭丕先《郭氏家谱》载:“嘉庆甲子(1804年)中举后,翌年出任繁峙训导;甲戌(1814年)进京登进士,为二甲”,这在左云清代中进土的八人中成绩是最好的,其他均为三甲。次年,走马上任,为吏部主事,后升郎中,正五品,任职达10多年;清《岳州知府名录》载:“道光十三年(1833年)出为湖南岳州知府”,为正四品官。陆以湉于道光十九年(1839年)任台州府教授,道光二十四年(1844年)九月离任,在其所著的《冷庐杂识》卷七中载:“道光二十四年(1844),郭恒辰在台州任上。”此外郭恒辰还出任过严州知府。清时严州府隶浙江省金衢严道,宣统三年(1911年)十月废府,属浙江军政府。
郭恒辰作为府州高官,不仅为官清廉,谦和朴实,而且才华横溢。其家眷一直留居故乡,每逢归乡省亲,距堡五里之遥,即下轿徒步而行,以敬乡邻。他家虽在堡中有三处宅院,但所占面积并不大,房屋建造的也很普通。
陆以湉《冷庐杂识》卷七云:“道光甲辰九月,(父)以中风疾弃养,台人士吊者皆哭失声,投赠挽联,录其优者于左。山阳(阴)郭太守恒辰云:鱣舍怡情,看三径香多,省识人如菊淡;鲤庭侍养,怅六年吏隐,遽闻诗咏莪哀。……”其挽联如下:
七十载德望常尊,子舍衔鳣,济美克成名进士;
万八峰吟踪重到,仙区化鹤,归真定到上清班。
郭恒辰留有不少诗作,清光绪本《左云县志·艺文志》就载有两首。其一是任府台时,中秋节思念家乡和亲人写下的《中秋对月》:
他乡举目皆萧瑟,况值今宵明月出。
我来望月月华圆,桂彩秋香似昔年。
金波脉脉情无限,客思迢迢眼欲穿。
天衢解看不觧赏,寂寞空庭自来往。
长风到耳寒飕飕,雁声嘹唳肠断秋。
四壁无言人对影,满怀月色添悲愁。
人生瀛海非金石,時节还惊復變易。
登高怅望松楸间,屺岵兴嗟泪雨潸。
天上人间良夜会,胡余几度隔家山。
其二是告假回乡养病。路居旧高山西、云西东茶房时写下的《遣闷吟》:
蕭疎古寺说茶坊,小构祗园隶白羊。
暂假禅居作書室,我来下榻读青箱。
近因多病成閒居,步出齋前恣眺瞩。
此时风日正晴佳,豁我双眸遣我怀。
隔岸烟林饶画意,远山霁景入诗牌。
扶筇小立寻幽赏,四围风景瞭如掌。
东望高山城远阔,关门常啟便人行。
道远不须愁曰暮,晨征何俟听鸡鸣。
西望云西堡高竣,堡裏萧条關外好?
楼头沽酒醉春风,市上典衣通国宝。
西北有村猪儿洼,村径郁屈如长蛇。
雨后烟光夕阳笛,中有无数素封家。
东北是为狐泉沟,菑畲岁岁乐丰收。
耕读传家成古俗,门高王氏擅风流。
王氏同年雅善吾,吾初到舘渠入都。
来春并捷南宫夜,雨地羁人免向隅。
其末尾的“王氏同年雅善吾,吾初到馆渠入都,来春并捷南宫宴,两地羁人免向隅。”这是他望见狐泉沟村时,突然想起同科中举的红泉人王文名,感慨而发。
郭恒辰孙郭绳武初为附生,后为增生,以文学见长,在县城“北涧青游”时写下《清溪晓眺》、《清溪重游》两诗,今录于下:
《清溪晓眺》
微雨从东过,林间喜晚睛。
闲云归野寺,落日照江城。
树色沿堤映,溪流澈底清。
几回凝盼处,惆怅不胜情。
《清溪重游》
闲步郊原外,清溪水自流。
林深群鸟集,浪静几鸥浮。
落叶荒城外,斜阳古渡头。
前番游兴在,烟树影空留。
参考资料:
《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》(朱保炯、谢沛霖)
《大同府历代进士》(殷宪)
《山西通志》
《台州府志》
《左云县志》(嘉庆、光绪、1999年)
《郭氏世系谱》(乾隆郭汉鼎)
《郭氏雁门关外分支谱志》(郭丕先2004年)
《寻根问祖——山阴北周庄郭氏家谱》(郭玉升)
《山阴县西盐池村郭氏谱志》(郭顾)
《郭氏史略》(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研究中心)
《冷庐杂识》(陆以湉)